科学素质一般特指公民应具备的科学素质,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学素质是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针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甚大,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旨在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 目前,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由中国科协牵头,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旅游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地震局、气象局、自然基金会、文物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32个成员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全社会参与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多年来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比2005年的1.6%提高近三倍。 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对“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实施等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 “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推动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扎实推进全面科学素质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重点任务是实施四个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六大工程: 一是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着力推进义务教育、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科技教育,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 二是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广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科普活动、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加强薄弱地区的科普精准帮扶。 三是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科学素质工作。 四是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 五是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大力提高科技教师的科学素质,加强科技教育与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 六是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广泛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大力改善社区科普基础条件。 七是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繁荣科普创作,强化科普传播协作和科普信息的落地应用。 八是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创新提升现代科技馆体系,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 九是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完善科普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培育科普产业市场。 十是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加强科普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加强科普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