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邮局   网上工作平台 回到旧版 | English | 设为首页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智库发展 组织人才 对外交流 创业创新 党的建设
首页  > 对外交流 > 多边合作 > 国际工程师互认 > 国际工程师互认概述
 
国际工程师互认概述  
分享: 2016年05月12日
     

  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带动了工程技术职业的全球化。工程师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项目,参与跨国团队工作。鉴于各国工程师教育体系、工程师教育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工程师执业管理体系的差异,建立某种形式的学位和专业资格互认机制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家发起并开始构筑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体系。目前已形成的《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三个学位(学历)互认协议,以及《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亚太工程师协议》和《国际工程技术员协议》三个专业资格互认协议,为国际间学位(学历)和专业资格互认提供了一种机制,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生产、服务乃至工程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其中《华盛顿协议》是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六个协议中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较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协议”,是加入其他相关协议的门槛和基础。

  工程师注册要考虑三个因素,即教育背景、资格考试和实际工作经验。学位(学历)互认协议是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紧密相连的,它对于注册工程师制度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各国工程专业认证趋于等效,各国认证组织签订互认协议,相互承认彼此认证过的专业及其所授予的学历和学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要使我国的工程学位和工程师资格得到国际互认,使我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国际就业市场上享受到公平待遇,就必须加入国际互认协议,按照国际规范调整国内现行的学位认证和专业资格制度。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首先必须解决工程学位(学历)的国际互认问题,因为教育背景是取得工程师资格的前提条件。

  《华盛顿协议》

  《华盛顿协议》是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协议,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工程专业团体于1989年发起成立,旨在通过统一标准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保证工程教育质量,为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奠定基础。《华盛顿协议》所有签约成员均为本国(地区)政府授权的、独立的非政府和专业性团体。截至2015年,《华盛顿协议》共有17个正式成员、7个预备成员。加入《华盛顿协议》是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促进我国工程师按照国际标准培养、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基础和关键,对我国工程技术领域应对国际竞争、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为加快推进我国工程技术领域职称制度改革,促进工程技术人员国际交流,适应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需求,以原人事部作为组长单位,教育部、原建设部、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协作为副组长单位,联合成立了由国务院18个部门(单位)组成的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负责研究我国工程师制度框架设计,指导组织和开展对外交流、探索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等工作。

  随着我国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确立人才竞争比较优势等项工作逐步深入,工程技术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加入《华盛顿协议》的需求更加紧迫。经研究,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一致认为应尽快加入《华盛顿协议》。

  中国科协所属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是经教育部授权在中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唯一组织。近年来,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已建立了与《华盛顿协议》要求相一致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

  2013年1月底,中国科协正式向《华盛顿协议》秘书处提交了中国科协作为预备成员加入《华盛顿协议》的申请报告。2013年6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期间,经《华盛顿协议》成员组织的认真审议、正式表决,全票通过接纳中国科协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

  根据《华盛顿协议》的规定,预备成员通过规定的审查和评估可转为正式成员。2016年5月底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期间,《华盛顿协议》成员组织将对中国科协转为正式成员进行投票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