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办发〔2018〕3号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纲要办(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纲要办(科协):
现将《2018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确保2018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中国科协办公厅代章)
2018年3月19日
2018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推动“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各项任务部署落实见效的重要一年。2018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筑牢创新发展的人才和社会基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发挥更大作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领导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领会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新矛盾、新目标对科普工作的新要求,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1.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涵,准确把握新时代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在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及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历史使命,深入分析新时代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和深层原因,不断提高推动工作跨越发展的能力。(各成员单位)
2.深刻领会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以及“把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等重要论述,探索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有效途径。(各成员单位)
(二)完善党领导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体制机制
3.加强党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领导,调动更多领域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强化政策、经费、人才等方面保障。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和国家总体规划以及相关工作的衔接,推动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各成员单位)
4.探索社会动员新机制,完善科研院所、高校、医疗机构、军队、企业开展科普工作的激励措施,开展科技创新成果科普成效和创新主体科普服务评价,从资金投入、科研评价、职称评聘等方面引导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推进学术资源科普化。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科普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推动将公民科学素质指标纳入文明创建等考核测评体系。(各成员单位)
(三)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顶层设计
5.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十三五”中期评估、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提高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6.研究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的内涵标准,分“两个阶段”明确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形势与需求、重点任务、政策、支撑保障等核心内容,研究制定面向2035年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规划。(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二、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良好科学文化
推动科学精神广泛传播,让科学文化成为主流,让科学理性深入人心,全面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社会基础。
(一)广泛深入弘扬科学精神
7.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报道科技成就,学习科技典范,传播科学知识,积极倡导求真务实、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用科学新风引领现代文明风尚,营造支撑创新发展的有利氛围。(各成员单位)
8.加强对德学双馨的科技工作者宣传,不断增强科技工作者爱党爱国、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自觉,引导科技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推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开设和办好科普节目、专栏,组织开展科技宣传报道编辑记者学习培训。(各成员单位)
9.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环保治污等领域,开展好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全民营养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安全用药月、全民健身科技志愿服务神州行等主题科普活动,对谣言进行及时澄清,营造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消除封建迷信、伪科学、极端思潮滋生的土壤。(各成员单位)
(二)办好重点科普活动
10.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积极培育广大公众的科技意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精心打造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重点活动,激发大众创业创新热情,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各成员单位)
11.深入推进“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健康中国科普大赛”“科普文化进万家”、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等活动,推动科普中国e站建设,开发科普中国校园、社区、农村等内容套餐,定向精准推送科普信息。(各成员单位)
(三)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12.完善学术管理制度,加强学术成果发表的审核把关,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学术不端,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实践。(中国科协、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
三、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推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快速提升,着力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一)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3.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学习的中心内容。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等原文原著,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筑牢“四个自信”。(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14.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全党来一个大学习”的号召,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等院校教学计划,采用优质教材和高水平师资,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科学素质和管理水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15.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印发实施《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强各类各级干部科学素质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各级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的教育培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16.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中,体现科学素质方面的要求。在公务员考录中强化科学素质的测评,积极探索分级分类考录模式。构建领导干部科学能力素质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不同领导职位的核心能力素质和通用测评要素。(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17.办好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等各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活动。继续在党校、行政学院等开设“科学思维与决策”系列课程。加强干部心理健康培训,做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实地参观学习,积极开展院士专家咨询服务活动。(中科院、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18.编印乡镇干部、村干部科学素质读本,注重培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更好满足他们对现代科技知识的需求,提升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增强做好“三农”工作本领,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要求。(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中国科协)
(二)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19.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系统提升学生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将科学素质教育落细落实。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科学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切实增强科学素养教育教学实效。(教育部)
20.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教育部、中国科协)
21.推进科技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将学校教育与校外活动有机结合,加强科学精神、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加大农村学校科技辅导员培训力度,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科技辅导、心理疏导、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质检总局、林业局、旅游局、中科院、工程院、地震局、气象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22.组织开展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等课程改革。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进一步规范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办好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
23.广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节、公众科学日、红领巾科技小社团、“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和高校科学营、求真科学营、青少年走进工程院等活动,继续实施“圆梦”蒲公英主题活动。积极推进科技场馆、博物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中科院、工程院、文物局、共青团中央)
24.加强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落实《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模式,提高家长特别是母亲的科学素质。增强科普益智互动节目的吸引力,开发高水平的科普动漫和科普游戏。(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科院、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三)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25.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投身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农业创新和成果转化、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核心问题建言献策。激发农村党组织、农业合作社、农技协等基层组织活力,协同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对接科技、金融等服务资源,推动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农村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各成员单位)
26.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民培训基地,鼓励高校院所、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展农民专业化教育,深入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等计划,培育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27.坚持公平普惠、重心下移,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提升农民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加大政策和资源倾斜力度,加强科普基础设施配置,实现流动科普服务全覆盖。深入开展科普援藏援疆工作,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等困难群体的关爱服务。(农业部、中国科协、中央组织部、科技部、国家民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全国妇联)
28.加强农村科普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农村中学科技馆、乡村学校少年宫等作用,依托幸福院、敬老院等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开展消防、卫生、安全等方面教育宣传。重点支持三农类优秀科普文化艺术作品创作。(民政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29.抓好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绿色殡葬等科技知识和观念,坚决破除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消极影响,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深入开展世界粮食日、健康中国行、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农村安居宣传和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各类科普活动,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30.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发挥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科普中国服务云、中国环保科普资源网、中国兴农网、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农村科技网络书屋等作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大力开展信息技能培训,发挥专家、科技企业、“两新”主体等的作用,提高农民利用网络和科技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本领,推动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农业部、中国科协、中央组织部、科技部、国家民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全国妇联)
31.围绕卫生健康、环境保护、文明生活、绿色发展等领域,大力开展针对农村的健康卫生科普宣传工作,营造“厕所革命”浓厚氛围。调动科研力量,加强技术研发,重点解决高原寒冷地区和干旱缺水地区、基础设施滞后地区的厕所问题,以“厕所革命”推动农民观念革命和文明革命。(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旅游局、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部、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
(四)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32.广泛开展职业技能、信息技术、职业病防治等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城镇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升,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更多动力。深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开展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青创先锋”评选等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教活动,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科院、工程院、地震局、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33.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聚焦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建设一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继续组织实施新疆、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作。围绕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开展大规模培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34.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大力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春潮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家政培训、创业创新巾帼行动等活动,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35.大力弘扬恪尽职守、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深入开展“大国工匠”“最美青工”、智慧蓝领、巾帼建功等活动,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国制造、中国服务提供人才支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安全监管总局、中科院、工程院、地震局、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36.制定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配套文件,推动重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统筹做好备战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筹备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和开展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四、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
把信息化作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促进科普资源的开放共享,加强新型科普资源服务供给,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科普需求。
(一)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37.实施科普中国品牌提升行动,构筑开放合作的科普信息化工作机制,更广泛动员社会各方丰富优质科普产品供给。加强“科普中国”品牌运营和推广,强化科学性审核把关,构建价值互联、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科普生态体系。(各成员单位)
38.探索运用游戏等手段创新科普表达的有效方式,促进科普手游精品创作生产,推进科普与宣传、科普与文艺的融合发展。(各成员单位)
39.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多元、高效、精准、普惠的科普资源供给和科普服务推送渠道,加强移动端建设应用推广,发挥科普员社群传播作用,实现优质科普资源及时有效落地应用。鼓励科研机构运用新媒体手段广泛开展科学传播。(各成员单位)
(二)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40.通过“国培计划”培训科学教育相关学科“种子”教师,不断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质和教学能力,推动各地加大对科学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统领,改进教学方式。(教育部)
41.不断更新丰富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内容,开设专业课程与科技前沿讲座。将科普工作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将新发展理念纳入各级各类科技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丰富科学教育类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大力推广科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育部、中国科协)
42.建设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硬件设施建设。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中小学科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内容。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社区学校等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各成员单位)
43.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科学教师培训、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实施“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进一步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
(三)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
44.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安全、健康、环保进社区等活动。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安全技能、急救技能等各类应急安全教育培训。开展专项科普活动,帮助城镇新居民融入城市生产生活。(各成员单位)
45.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将社区科普工作纳入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内容和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总体部署,同步推进实施。(民政部)
46.推动基层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在新建及现有的基层服务中心中拓展科普功能。深入推进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中国社区e站、科普学校、科普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和人员建设。(中国科协、民政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
47.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切实加强社区科普工作,面向社区提供多样化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动员驻区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推动书报、广播、电视、电影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农村下沉,切实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服务需求。(文化部、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民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质检总局、体育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科院、地震局、气象局、共青团中央)
48.依托社区机构和科普志愿者组织,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号、共青团员先锋岗(队)、巾帼文明岗以及在社区有影响和号召力人士的带动作用,加强社区科学文化建设,助力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建设。(民政部、中央组织部、文化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
(四)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49.继续推进科技馆免费开放,开展工作考核,促进免费开放科技馆的健康发展。推进科技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修订科技馆建设标准。加大科普展品研发力度,促进实体科技馆与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科普教育基地、数字科技馆联动协作。(中国科协、财政部)
50.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的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建设行业类、科研类科普教育基地。加快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加强科技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等与少年宫、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方志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联动,利用线上科普信息加强现有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各成员单位)
51.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工程中心(实验室)、科技社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科技类设施,充分发挥天文台、野外台站、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高端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车间)或展览馆等,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各成员单位)
(五)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
52.开展科普产品和服务发展相关政策研究,完善科普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制定全国科普服务标准。加强科普创作和产品研发示范团队建设,探索科技创新和科普产业结合的有效机制。(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部、中国科协、质检总局)
53.繁荣科普创作,挖掘优秀科普作品和创作团队,丰富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作品和产品供给。加快科技创新热词的编辑工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广泛阐释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前沿热点。(各成员单位)
54.启动科普文创行动,促进科普创作人才培养,搭建科普创作产业交易平台,建设科普文创基地,举办中国科幻大会,促进科普创作产业化大发展。(各成员单位)
(六)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55.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强科普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的政策研究。继续实施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项目,开展科普组织管理、科技教育、科技传播、科普活动组织、科普经营管理等行业从业者培训。(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
56.搭建科学传播服务平台,发展壮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在中小学校、科普场馆、少年宫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深入开展全国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继续推动“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工作,加强双语科普人才的培养。发展壮大社区科普队伍,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各成员单位)
57.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搭建科普志愿活动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鼓励高校师生、中学生、传媒从业者参与科普志愿服务。发展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动员组织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气象信息员等担任科普员。(各成员单位)
五、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激发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新动力
大力加强联合协作,进一步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基础保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更好调动全社会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一)深入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
58.构建各部门各地方大联合大协作的长效机制,强化政策、经费、人才保障,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创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评估方法,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59.建立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机制,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及时普及。运行科普工作能力建设与工作绩效统计填报系统,积极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成为科学精神的弘扬者、科技知识的传播者和科学方法的倡导者。(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
(二)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基础条件建设
60.推动完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配套政策法规和地方科普条例的研究制定工作。(中国科协)
61.建立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科普公共服务新模式。加强科普经费等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成员单位)
(三)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交流合作
62.举办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发布《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白皮书》,搭建科学传播领域全球性、综合性、高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世界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各成员单位)
63.推动形成世界公众科学素质建设长效合作机制。发布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行动北京宣言,号召全球高度重视公众科学素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筹划发起建立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组织。(各成员单位)
64.开展国际科技人文交流系列活动,举办国际科普作品大赛。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联盟,传播推广“科普中国”信息内容资源。总结提炼青少年科技教育规律,举办科技教育国际论坛。(各成员单位)
|